| |||
目前,大锻件连皮的利用是冲出连皮后,再生产另一种锻件,与复合模锻相比,效率略低,能耗稍大,我厂有两种产品经工艺革新,成功地实现了复合模锻,现介绍如下。
1.原生产工艺
手把体锻件是冲孔类产品(如图1所示),材质为45钢,重量G0=4.6Kg,原工艺路线为加热-镦粗,打扁-预锻-终锻-冲孔,切边。原材料规格为直径70mmX192mm,G=5.8Kg,设备为中频感应加热炉、热模锻压力机和切边压力机。
为了能够方便生产管理,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决定对能上两种锻件的原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经分析,球形支座结构简单,外径为72mm,手把体连皮处最大直径为97mm差值为25mm,且两种锻件材质相同,满足复合模锻要求。于是我们通过带仓连皮的变形设计,实现了复合模锻,锻件图见图3。预锻连皮可以设计为斜底或平底,视锻件充满的难易程度而定,该件可设计为平底连皮,以方便加工。工艺流程为加热-镦粗,打扁-预锻-终锻-冲孔,切边-球形支座切边。材料仍为直径70mmX192mm的45钢,设备为手把体生产线原设备。从而在一条生产线上,在不增加原材料消耗的情况下,利用一次成形工艺,完成了两种锻件的生产。
原手把体、球形支座产品的综合材料利用率为78.5%,综合生产成本为19.50元。复合模锻后利用率提高到85.3%,生产成本下降到17.70元。生产一年多来,已节约资金23万余元,节能节材节资效果显著,并方便了模具和工艺管理,不失为一种高效低耗的工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