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键词:翻边;毛坯反求;修边线
1 前言
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中,翻边是一道很常见的工序。许多汽车覆盖件在拉延、修边等工序之后还要进行翻边操作,而修边后,零件的形状和尺寸是否合理是影响翻边成型性和成型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目前板料冲压成型中的一个技术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利用覆盖件成型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提出了由毛坯反求的方法来确定复杂零件修边线的形状和尺寸。
2 圆孔翻边的CAE仿真
在汽车覆盖件上存在很多圆孔翻边特征,这也是最简单的翻边形式,因此,首先以这种最基本的翻边形式入手来分析翻边工序。第一个算例中圆孔翻边的具体尺寸如图1所示。
φ=|(Si+1-Si)/Si|
其中Si+1为第i+1次反算出来的毛坯在某一个(假设为垂直于冲压方向)投影上的面积,Si为第i次的。通常φ取一个较小的数0.01。如果某次反算的评定因子小于0.01,就可以终止反算过程。仿真计算用的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板料的初始厚度为1mm。
3 复杂零件的翻边仿真和修边线的确定
为了进一步检验该方法的正确性,作者以上汽通用五菱某车型的一个零件为例(如图3),来确定这个零件的修边线,从而指导修边模的设计。
由于这个零件存在两处不同方向的翻边特征,所以整个模具的有限元模型中采用了两个翻边冲头。仿真参数主要包括单元类型、材料参数、边界条件、运动及接触类型等。
目前在薄板成型有限元分析中使用得最为普遍和成功的壳单元有HL单元和BT单元,其中HL单元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但计算量比较大;而BT单元不必计算复杂的Jau mann应力[3],因此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一般能得到和HL单元基本一致的计算结果。在综合比较了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之后,文中采用了BT单元。其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两种单元的计算结果相差很小,但是它们所耗费的时间却相差近一倍。
仿真用的材料参数和前一个例子相同。运动的定义主要涉及选择合理的虚拟冲压速度。因为在覆盖件成形分析中大多采用动力显式算法,而动力显式算法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就要人为地提高冲头速度,这样就会带来额外的动态效应而引起计算误差。作者通过多次计算和分析比较,发现冲头速度为20m/s时,仿真结果和计算时间都是可以接受的。
通过以上实例,验证了薄板翻边工序仿真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用毛坯反求来确定修边线的方法,实际生产应用表明—501—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它不同于以往确定修边线都是从解析模式入手,仅仅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影响翻边过程的因素很多,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模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翻边高度等,在理论分析中很难建立一个能全面考虑这些影响的模型,因而只能对一些简单的翻边零件进行分析。但是在仿真分析中则可以很容易地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运用毛坯反求的方法来确定翻边零件的修边线,整个过程都是在计算机中模拟,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于更好地指导修边模的设计,缩短模具的开发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险峰.冲压工艺模具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5.
[2] 周军,马闯,钟志华.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薄板冲压成型毛坯形状和尺寸反算[J].计算机仿真,2002,(1):86-89.
[3] 钟志华,李光耀.薄板冲压成型过程的计算机仿真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6.
[作者简介]
漆 伟(1973-),男(汉族),江西省宜丰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汽车覆盖件成型的CAD/CAE仿真;
韩利芬(1963-),女(汉族),湖南湘潭人,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汽车覆盖件成型的CAD/CAE仿真;
钟志华(1962-),男(汉族),湖南湘阴人,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汽车车身冲压成型技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